Home ] Up ] 1.讀經之路 ] 2.釋經原則 ] 3.字詞意思 ] 4.啟發問題 ] 5.經文輔解 ] 6.經文背景 ] [ 7.書中主題 ] 8.真理應用 ] 9.比喻異象 ] 10.不同體裁 ] 11.重點真理 ]

  

一.尋找主題的重要

~聖經不單是一本歷史書,也是神透過寫書人啟示祂真理之書

~所以很多時候,每一卷書都有神透過作者想表達的重要真理,或我們今日所講的主題與本書主旨

~真理主題如一條“key”,人若發現,能開啟整卷書的重要內容,更明白整卷書的脈胳,也令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遂一打開書中主題下的真理。

 

二.尋找主題的方法

1.個人細讀的理解

    ~讀完整卷書後給你的印象,你看到的中心思想?若仍不知道,可再多讀幾次,求真理的靈使我們明白。

2.經文直接的說明

 

~聖經的經卷有時也會直接說明整卷書寫成的原因及目的,例如:

A.約翰福音

經文:「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,沒有記在這書上。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,並且叫你們信了他,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。」約20:30-31

主題:明顯是見證耶穌是神的兒子,叫人信祂得永生

B.彼得後書

 

經文:「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,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,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。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,激發你們。」彼後1:12-13

「親愛的弟兄啊,我現在寫給你們的是第二封信。這兩封都是提醒你們,激發你們誠實的心,」彼後3:1

「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。願榮耀歸給他,從今直到永遠。阿們!」彼後3:18

主題:明顯是激發及提醒他們在生命及知識/真理上長進

~另外,有時聖經經卷中也會出現一些重要經文(key verse),啟發我們思想該卷書的重要主題,例如利19:2令我們聯想利未記的重要主題和聖潔有關。

~當然若有些經卷沒有直接說明,我們可以從以下另外的方法找出

 

3.書中重覆的字眼

 

~若一卷書中,不斷重覆相同/類似字眼及事情,我們當留心,可能因為作者想表達同一真理,所以會多用相同/類似字句/事情

A.約翰福音:多「父」、「神的兒子」、「信」字→明顯是想表達叫人信天父的兒子就是基督

B.彼得後書:多「提醒」及該「知道」/「曉得」類似字眼,明顯是信徒應知道曉得一些事,作者想提醒他們在已知事上長進

4.當時時代的背景

~通常一卷書的形成,是因為當時的信徒面對非常的事,特別是新約書卷,很多時候因為信徒面對異端、苦難等衝激,所以作者寫成書卷回應當時時代信徒的需要,若瞭解了背景,更易明白整卷書的目的。例如:

A.約翰福音:寫作的對象應是外邦人,他們受希臘哲學文化思想影响,他們以前多崇尚道(logo),所以作者指明耶穌就是道,信祂的得永生;另外,他們也受諾斯底派影响,否認神的兒子曾落在人間,否認耶穌的神性,所以作者用神蹟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。

B.彼得後書 :應是寫如分散在小亞細亞各地的信徒,若根據彼後1:14-15,2:1,3:3,3:16-17,彼得預知自己快要離世,但他知道將會有假師傅及好譏誚的人進入教會,用錯謬誘惑信徒,所以他在離世前再鄭重提醒信徒已知的真理,令他們不致被動搖。

5.結構脈絡的印證

~也嘗試了解書卷的脈絡與結構,更可印證及表達出中心結構所指向的中心思想

A.約翰福音

別人見証耶穌是神的兒子(1-2)→耶穌見證自己是神的兒子(3-19)→門徒要為主耶穌作見証(20-21)

B.彼得後書

追求上的提醒(1)→真理上的提醒(2) →主再來的提醒(3)

 

堂課一:歌羅西書1-2章的主題

1.個人細讀的理解:

~讀完歌羅西書1-2章給你有什麼印象?你看到書中的中心思想?

2.經文直接/間接的說明

~西1:15-2:9 作者有沒有直接/間接在信中表達他寫信的目的或他對信徒的期望?

3.書中重覆的字眼

~西1:15,1:18,2:10,2:19重覆了什麼字眼?

4.當時時代的背景

~西2:4,2:8,2:18-19指出當時的人有什麼問題或教會遇到的危機?

 

~你認為歌羅西書1-2章的主題是什麼?

三.尋找主題實例:約翰壹書----永生的確認與流露

1.經文直接的說明

A.叫他們喜樂充足  

「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,使你們(有古卷:我們)的喜樂充足。」約壹1:4  

B.叫他們不犯罪  

「我小子們哪,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,是要叫你們不犯罪。若有人犯罪,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,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。」約壹2:1  

C.叫他們知道自己有永生  

「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,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。」約壹5:13  

~以上是經文直接表達(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)本書寫成的目的

~我們先瞭解為何約翰對一班已信主及曾得勝的信徒,仍要談及像初淺的「生永」道理

~約翰壹書所講的永生和我們今日單是講信主得永生(上天堂)有些不同

~作者所題及的「永生」指人有了神兒子有的生命,而「住在主裡」、「在主裡面」、「屬神」、「與神相交」、「永遠的生命」也就是永生。

~而信徒可能仍受異端影响,懷疑自己有否永生,及當時信徒可能認為有了永生已足夠,不需有甚麼表現

~所以作者要他們更確知自己有永生,以致他們及信徒也可以因確認自己有永生及流露美好生命而喜樂!  

2.書中重覆的字眼  

A.「知道」「曉得」等類似字(至少41)  

「你們若知道他是公義的,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他所生的。」約壹2:29

「我們知道凡從神生的,必不犯罪,從神生的,必保守自己(有古卷:那從神生的必保護他),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。」約壹5:18  

B.「住在主裡面」「住在光明中」等字眼  

「人若說他住在主裡面,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。」2:6

「愛弟兄的,就是住在光明中,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。」2:10

「遵守神命令的,就住在神裡面;神也住在他裡面。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。」3:24  

C.「遵守祂的命令」命令等字眼  

「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,就曉得是認識他。」2:3

「我們若愛神,又遵守他的誡命,從此就知道我們愛神的兒女。」5:2  

D.「罪」  

「我們若說自己無罪,便是自欺,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。」1:8

「凡從神生的,就不犯罪,因神的道(原文作種)存在他心裡;他也不能犯罪,因為他是由神生的。」3:9  

E.「愛」  

「凡遵守主道的,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。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。」2:5

「親愛的弟兄啊,我寫給你們的,不是一條新命令,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;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。」2:7

「親愛的弟兄啊,我們應當彼此相愛,因為愛是從神來的。凡有愛心的,都是由神而生,並且認識神。」4:7  

F.「生命」「永生」  

「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,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。」5:12

「主所應許我們的就是永生。」2:25  

~明顯作者想受眾知道自己有永生,而一個有永生的人是住在主裡,住在光明中,他應不犯罪,也要守主命令,主的命令是甚麼----就是愛,所以本書特別重覆以上字眼  

3.當時時代的背景  

A.有知識信徒卻沒永生表現  

「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,卻仍在黑暗裡行,就是說謊話,不行真理了。」1:6

「人若說我認識他,卻不遵守他的誡命,便是說謊話的,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。」2:4

「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,就曉得是認識他。」2:3

「人若說「我愛神」,卻恨他的弟兄,就是說謊話的;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,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(有古卷: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)。」4:20  

~本書時常重覆「人若說」類似字眼,可能當時信徒有很多真理知識及自己的看法,但他們卻沒實質表現,所以約翰要強調一個真正有永生的人應有的表現。  

B.有異端興起引誘迷惑信徒  

「小子們哪,如今是末時了。你們曾聽見說,那敵基督的要來;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,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。」2:18

「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,是指著那引誘你們的人說的。」2:26

「親愛的弟兄啊,一切的靈,你們不可都信,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,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。」4:1  

2:18題及好些敵基督的出來,當時信徒不單受到猶太人的律法主義,羅馬的帝國主義,希臘的神話哲學思想衝激,他們也要面對異端的似是而非迷惑

~而其中最衝激當時的信徒是「偽智派」(Gnostics----又稱諾斯底派),他們有以下錯誤的看法與觀點:  

a.知識崇高

(1)知識比道德更高尚

~所以否認愛是基督徒是最高美德,而約翰卻指出愛才是認識神的印證。

~他們也否認聖經的倫理教訓,知識才是最重要,所以約翰壹書常重覆「若有人說」的字眼,信徒不單停留在言語及知識中,更要遵守主的命令,行出義行,才能印證自己有永生。

~他們也敎訓人:「犯罪可加多經驗,增廣知識」,但約翰卻強調與神相交的人,不可犯罪。  

(2)福音中的奧秘,惟獨偽智派可了解

~他們認為普通信徒只能瞭解福音中字面的意義,最奧秘的事唯有他們才能確知,但約翰壹書卻強調永生及信仰的真理是信徒們己曉得及確知的!  

b.物質極惡

(1)宇宙萬物是惡的

~他們認為至高神不會創造這樣萬惡的宇宙。

~所以舊約創造宇宙的神,卻非至高的神,乃是低級的勢力。  

(2)否認基督成了肉身

~他們認為肉身是惡的,所以基督道成肉身是難以置信,所以有人說基督只是幻影,非實在的,有人說耶穌是從約瑟與馬利亞而生的,當耶穌受死,基督才降臨,但當耶穌受苦承擔人罪時,基督已離開,約翰壹書卻強調基督曾成了肉身來,是人親眼看過及摸過(1:1),他也曾受洗、受苦的(不是二分法)

~因此,當時信徒受異端衝激,可能會否定過往所信,可能會重知識不重行為,可能仍覺得對信仰對永生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

~所以約翰壹書強調信徒是可以確認自己有永生,並且不要受迷惑,真正住在主裡面的人是有行為的、有愛、有義及不犯罪的!

~作者也會令信徒確認誰是真的有永生信徒,誰是假的信徒(異端)  

4結構脈絡的印證  

~若我們假設約翰壹書的主題是「永生的確認與流露」,我們看一看經文的脈絡可否印証及連貫這主題  

(1)永生的源頭(1:1-4)

~一開始談及永遠生命,生命之道的源頭  

(2)永生的真偽(1:5-2:27)

~此段強調若有人說真是與神相交,住在光明中,他應有真實的行為表現,相反在末時,會有一些假的信徒(他們是虛謊的)迷惑信徒,信徒要清楚分辨  

(3)永生的表現(2:28-3: 24a )

~此段強調一個在主裡面,已出死入生的信徒應有的表現,行義不犯罪與相愛貫質!  

(4)永生的明證(3:24b-5:12)

~此段強調一個信徒當他有聖靈,有神的愛,有信心時就幫我們見証我們是神的兒女,是屬於神  

(5)永生的確認(5:13-22)

~此段講述當我們有了以上事情及表現:我們就確認知道自己有永生及永生的應許

~所以,我們從整個結講中,發現整卷書內容會有重覆的,但也是同時環繞著永生、住在主裡面的方向

~所以從

   

   

   

   

我們看到約翰壹書主題:永生的確認與流露

 

四.用主題解釋經文

~而若能明白整卷書的主題,用整卷之中心思想來解釋經文,會更全面

例如:

「你們不可停止聚會,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,既知道(原文是看見)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。」來10:25

~希伯來書的主題:「超越的信仰」,基督教的信仰比起其它宗教所說的更完全、更美、更超越,信徒不需響往這些異道,反而要欣賞及堅守自己確信的,而信仰之超越、更美之處就在於我們所相信的基督。而信仰本身有“faith”“belief”意思,信仰本身就是信,因有信心時,就能超越重重困難,繼續有力走前面的路程,所以信徒不需要有懷疑及跟從別之道而被引誘離開或停止聚會了。

例如:

「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,就是我們所聽見、所看見、親眼看過、親手摸過的。」約壹1:1

~約翰壹書的主題是永生之確認與流露,所以無怪乎作者一開始題及生命之道及那永遠的生命,因為要確認永生,必須要知永生的源頭,原來永生的源頭不是人間所想的知識,而是真正道成肉身的主,而這生命之道已傳給信徒,信徒已知道及已相信,不單是世界智者才知道,所以不需要有懷疑及跟從別之道而被引誘離開

堂課二

「他在萬有之先;萬有也靠他而立。」西1:17

「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裏面居住。」西1:19

聯想問題:為何作者要強調「萬有也靠他而立」?

為何作者要強調「一切的豐盛在他裏面居住」?

試用歌羅西書的主題來解答以上的問題

 

 

Home ] Up ] 1.讀經之路 ] 2.釋經原則 ] 3.字詞意思 ] 4.啟發問題 ] 5.經文輔解 ] 6.經文背景 ] [ 7.書中主題 ] 8.真理應用 ] 9.比喻異象 ] 10.不同體裁 ] 11.重點真理 ]